日前,從公司成品部傳來喜訊,該部門1月13日共計完成輪胎發貨12487條,再創歷史新高。
去年以來,成品部按照公司工作部署,先后完成全皮帶輪胎自動入庫、輪胎上架立體定置、庫位品牌互換、分揀中轉模式調整及成品胎裝卸隊的建設。由原來外包模式轉接到民營市場化機制,形成了以成品胎管存分主,向入庫到出庫的雙向發展。這些都是成品部一年來砥礪奮進、蓄勢突破的縮影。
據悉,2020年成品胎入庫到出庫,整個工作模式和管理流程發生重大改變。3月份,成品部結合現場實際使用要求,利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輪胎輸送線的配合調試,并對全皮帶輪胎自動入庫和輪胎上架管理,形成了常態化不間斷流水線作業。打破固化思維,對入庫槍叉及中轉場地抱叉進行了減員提效,直接規避了中轉分區輪胎戶外疊放及槍叉中轉運輸的不安全因素,實現了良性循環。
與此同時,成品部還對外委勞務人員原承攬的搬運、裝卸工作進行接收。據悉,新組建的裝卸隊在2020年8月份除完成日常23萬條輪胎發貨任務外,還額外承攬了4萬條的庫位調整任務,高質量地完成了各項工作。
“經過裝卸人員的不斷摸索,崗位技能從生疏到熟練,工效比去年組建初期提升近30%”。成品部副部長孔超介紹說。
這些成績的背后,離不開部門管理人員修煉內功的“持久戰”。他們著眼于崗位實際,考慮到原有庫房成品胎存放品類混亂,交叉作業頻繁,在對部門人員組織結構優化后,對庫房產品進行整合。以東廠區貼牌、配套;三期庫房內銷自主及外銷大客戶;西庫房外貿自主為三大庫存基地進行調整,形成三大備貨區,有效減少了調胎的頻率和備貨的統一性,這是發貨提效的重要因素。另外,面對庫容庫位限制,在現有基礎上對三期庫房輪胎整體加高定置,形成了內高外緊的存放模式,同時對發貨流轉較慢的規格,進行了上架定置,在發貨“淡季”保證了“高液位”的存放條件,使庫存面貌煥然一新。
成品部還結合實際情況,根據現有工作崗位及人員,構建了以定編定員定薪及上下銜接、環環相扣的內部市場化結算體系。依據多勞多得、不勞不得的原則,先后實施了裝卸、分揀、碼垛、轉運、庫管等全部崗位人員的績效工資方案,實行計件、分值工資日清日算,使本部門工資市場化運作更合理、透明,人員從2020年初的137人減至現在107人,充分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,有效提高了工效。
“我們要求每個管理者都定位于服務者,必須積極深入基層捕捉管理的痛點和難點,著眼于管理大局,切實通過機制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”。成品部部長徐成談到。
成品部的機制改革只是八億橡膠公司利用國企平臺、嫁接民營化機制、傳導個體壓力的一個改革縮影。行百里者半九十,在公司打好“生存保衛戰”的關鍵時期,我們要持續深化改革,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、以一域服務全局,為公司集約發展、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。